2025年7月27日,浙江省大气污染监测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专家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作为实验室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汇聚了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顶尖智慧、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引以及实验室依托与共建单位的核心力量,共同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标志着浙江省在大气污染防治科研领域迈向了新的高度。
群贤毕至:汇聚科研顶尖力量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院士、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郭日生研究员、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小明研究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易斌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京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吉平研究员、浙江大学肖丰收教授等行业顶尖专家。
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女士到会并发表致辞,体现了政府对实验室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验室依托单位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单位浙江大学、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也共同参与了此次盛会,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使命在肩:明确使命与期望
会议伊始,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吴忠标教授代表实验室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介绍道,浙江省大气污染监测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由天蓝环保与浙江大学共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聚光科技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而成。这一强强联合,成功获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模式,旨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集科研创新、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肩负着起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
浙江大学吴忠标教授致欢迎词
实验室副主任、聚光科技集团董事长顾海涛先生在欢迎词中表示,聚光科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二十余年来始终专注于运用感知和分析技术守护生态环境。后续将围绕实验室规划方向,协同天蓝环保、浙江大学联合创新,聚焦难题,共同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创新闭环,充分发挥企业贴近市场优势,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服务于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实践需求。
聚光科技集团董事长顾海涛致欢迎词
政府支持:强化政策引领保障
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女士代表政府主管部门发表了重要讲话。她肯定了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创新模式,指出该实验室作为萧山区乃至全省环境领域唯一由企业牵头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联合国内顶尖学府浙江大学和环境监测领域龙头企业聚光科技共同建设实验室,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萧山乃至浙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高源局长还介绍了萧山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的系列举措,重点破解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平台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等堵点难点,进一步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强化院企协同,破除创新壁垒,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和高效转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萧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女士致辞
学术引领:组建顶尖专家团队
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离不开高水平的学术引领。会议期间举行了学术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汇聚了6位院士等国内顶尖专家的首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贺克斌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忠标教授任副主任委员,郝吉明院士、张远航院士、吴丰昌院士、贺泓院士、汪华林院士、郭日生研究员、王小明研究员、易斌研究员、胡京南研究员、陈吉平研究员、肖丰收教授任委员。这一强大的学术团队将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高瞻远瞩的指导和引领。
汇报研讨:共谋发展良策
吴忠标教授代表实验室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目标、研究方向、发展规划及近期工作进展。与会院士专家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实验室的定位、发展重点、关键科学问题凝练、能力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诸多前瞻性、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实验室后续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
实验室技术骨干翁小乐教授、吴轩浩研究员、胡磊青研究员也分别就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专题报告,展示了实验室扎实的科研基础与创新活力。这些报告涵盖了含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控制、氧化亚氮与氮氧化物低耗治理与资源化、碳分子筛气体分离膜用于燃烧前碳捕集等前沿领域,体现了实验室在科研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果。
翁小乐教授报告
吴轩浩研究员报告
胡磊青研究员报告
展望未来:锚定科研新目标
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标志着浙江省大气污染监测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正式扬帆启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验室将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攻克精准监测与减污降碳关键技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聚力高层次人才,驱动“人才-技术-产业”良性循环,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气环境研究高地与创新平台。
2025年6月4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4 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的通知(浙科发基〔2025〕27号)》,由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浙江大学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全省大气污染监测与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成为全省环境领域唯一以企业牵头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天蓝环保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大气污染治理领域25年,已建成环保治理工程1200余台套,树立了行业标杆。浙江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硕,为实验室提供坚实的理论后盾。聚光科技在环境监测设备领域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创新成果。三方强强联合,实现了技术链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互补,成功打造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从监测到治理的全链条创新平台。
未来三年,实验室将集中攻关三大方向:大气污染物监测及智慧平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与资源化。天蓝环保作为牵头单位,将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化优势,着力突破工业废气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治理等核心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协同链条,助力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2023年,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团结带领公司内广大干部群众,谋定“产城人文融合地•现代共富新标杆”目标定位,踔厉奋发、实干笃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被评定为“五星级党组织”。
11月10日上午,全省创新深化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司作为第二完成单位,与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工业烟气超低排放与协同控制关键材料及技术装备”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司第三次荣获此奖项,是公司坚持以市场和技术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下结出的科研硕果。
本项目针对工业锅炉/炉窑燃料类型多、负荷变化大、烟气温度低且成分复杂、非常规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等问题,开发了适应于工业锅炉/炉窑烟气排放特点的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与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及装备。成果已获得大规模推广应用,大幅削减大气污染物,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国工业硅、锂冶炼等新行业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固废掺烧炉、水泥炉窑等烟气深度治理工作全力推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带来更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省乃至全国根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2023年4月13日,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黄荣全代表公司参加了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颁证仪式,受领 “龙游金怡热电——1×9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固废焚烧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工程项目”的示范工程证书。
该工程通过高温高压多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端面雾化双流体喷射、SDA高效脱酸等关键技术,加上智能调控系统,可实现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固废、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治理系统的物料和能源消耗。
项目自投运以来,系统运行良好,烟气净化效果优于设计指标;不仅实现了污泥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龙游县的环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碳减排措施的实施,从源头降低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工程的实施,为工业固废、生化污泥、生活垃圾、生物质等燃烧或掺烧及其烟气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及成套设备。浙江天蓝将继续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坚持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协同治气、“数智治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品质工程,树立绿色发展标杆,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标志着天蓝环保在人才队伍、技术创新和科研平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天蓝环保博士后工作站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公司吸引集聚青年科技人才、促进产才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作站先后引进了5位博士进站工作,其中2位博士在站。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承担项目攻关1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任务3项,实现成果转化新增产值逾1.5亿元。期间发表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并获得两次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公司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基地平台,建立了与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校企合作为公司吸引人才、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学术课题科研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博士后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展前沿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此次“国”字号创新平台的获批,为天蓝环保技术创新增添了新的动能。晋升为国家级平台,公司将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上拥有更多自主权,技术研发团队力量将会进一步增强,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一臂之力。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浙江省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天蓝环保凭借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创新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专精特新”是国家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领军者和佼佼者,也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此次天蓝环保能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对公司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认可。未来,公司继续在环保领域中深耕细作,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开展工业烟气污染物全面治理及智慧环保技术的研发,搭建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环保板块,不断寻找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天蓝梦而不懈奋斗。
在刚刚揭晓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中,我司发明专利“用于低温烟气脱硝的SCR整体蜂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极具公信力、代表力与影响力。
此次获奖的专利技术实现了催化剂在低温高湿环境下高脱硝效率和高稳定性,攻克了现有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活性不足、高水蒸气条件下氨吸附容量下降、高盐条件下难以挤出成型等多个技术瓶颈,解决了行业内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
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知识产权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我司会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深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与业内同仁为推动环保事业的更大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发布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该榜单以2021年底数据为基准,根据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和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对省内企业创造力进行了评价排名,在高质量创造方面具典型意义。天蓝环保凭借优异的科技创新能力,入围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此项荣誉代表了浙江省对天蓝环保创新意识、研究开发及创新水平的高度认可。
天蓝环保专业从事烟气污染物环保治理,一向重视技术创新。公司在创业初期开始了专利规划,完成专利池的前期打造,为后续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保防;在发展中期,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且长期在研发创新及知识产权领域保持高度重视和资源投入,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公司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三家省级研发机构,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公司将在优势领域中精耕细作,将在技术创新中寻求超越,超越自我、超越眼前市场。
由我司负责编制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工业锅炉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21)已正式颁布,自2021年04月30日起实施。
新颁布的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烟气治理工程的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适用于工业锅炉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类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可作为工业锅炉烟气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以及环境监理的技术依据。使用燃油、燃气及其他燃料的锅炉和炉窑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治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起点高、荣誉高、责任大,我司深入总结了二十年来工业锅炉烟气治理工程的建设经验,汇集全公司智慧,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